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觀光

日本見學記Ⅲ:保護社區存續的樫田小學

Vol.35 作者 / 郭怡棻

走過廢校危機,打破學區限制的樫田小學,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堅持尊重差異的小班教學,提供學生足夠的空間,能充分伸展自我;開放教室,走向戶外,學生隨時能親近自然,感受時序遞嬗、生命流轉;更主動連結人情綿密的社區網絡,形成新的學校、社區、家庭伙伴關係,共同撐起教養下一代的重責大任。讓活力慢慢注入山村,小校得以茁壯不廢,偏鄉總有人家安居。

不只是討論或投票:臺中市參與式預算參訪記

Vol.34 作者 / 黃昱珽

臺灣參與式民主的實踐,尚在起步的階段,每個地區皆懷抱著創新的精神在進行嘗試,產生了各自的特色。臺中市兩年來推動的參與式預算,摸索各區都能採用的普及模式,未來也將走出自己的風格。本文探討臺中參與式預算所呈現的「基因」,提供後繼者參考

社區不應該只是單一解決一個問題:專訪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

Vol.33 作者 / 關鍵評論網編輯

社區不應該只是單一解決一個問題,因為社區居住的不是只有一種人口,有年輕人老年人,這些人是生活在一起的,在兒童這塊你應該開始陪伴,特別是弱勢孩子可能從小對課業就沒興趣了,難道你不需要給他更多職業探索機會,拉他一把嗎?

空污減量大作戰:大學生與社區協力行動全記錄(二)

Vol.32 作者 / 黃資媛

上篇介紹了學生參與社區共同推動空污減量的過程,前半學期以「認識空污」為主,讓學生透過自學、見習與遊戲宣導,建立對空污議題的基本認知; 後半學期著重於「解決空污」,讓學生在瞭解問題後,以自救會持續關注與發展的「健康、交通、農業」三個議題為主,進一步思索如何面對進而解決?接續上篇的健康組內容,接著記錄交通和農業兩個議題的減量方案。

入山暫居的所在——訪耕山農創・老寮背包空間

Vol.32 作者 / 阿桂

耕山農創藉由老寮背包空間的小旅行,以一種兼具深度與商業的姿態,帶領訪客認識農村,最後樂於攜回伴手禮,他們希望藉由銷售伴手禮的方式,維持地方生產,以帶動整個產業鏈,而這正是耕山農創青年團隊的願景目標。

囤積文化?從蘇拉圖《老物潮》一書談起

Vol.29 作者 / 黃昱珽

當你不斷在囤積老物品,到最後你會迷失初衷,也會不復記得這些物品的存在。這樣的說法,多少也就是台灣現在文史保存的樣貌。社會不斷地呼籲許多古蹟建築非常珍貴、需要保存,但在大量的保存過程中,我們卻已經快要忘記我們到底留下了哪些東西、他們的意義又究竟是什麼。

用對話想像可能,以體驗交流實踐:人社實踐計畫季會與工作交流紀實

Vol.27 作者 / 郭怡棻

人社實踐計畫每三個月一次召開季會,參與計畫的伙伴從臺灣北中南東出發,輪流到四所大學團隊的實踐場域開會參訪,分享各自實作的挑戰,反思自身的行動和定位。本次季會在臺南的銀同社區和公舘社區舉行,透過討論對話和實際走訪成大的實踐場域,開始想像打造理想團隊的運作模式,攜回彼此寶貴的實踐經驗。

Groundwork帶動源兵衛川的再生經驗

Vol.24 作者 / 新作坊

「Groungwork三島」將各個不同的NGO串聯起來,展開改造社區環境的工作。藉著NGO間的網絡與擅長的議題,用輕鬆的態度來和居民溝通,以及強調共同工作的重要性。

埔里小鎮空污減量行動觀察

Vol.23 作者 / 張力亞

擁有好山好水的埔里小鎮,近年來卻飽受空污問題的困擾。暨大人社團隊針對空氣汙染防治的議題,和在地的居民與社區團體進行了一連串的合作行動,而在此次「空污特攻隊」的志工培訓過程中,體認到公部門受限於既有體制的問題,卻也看到來自民間的韌性及力量。

社會經濟的研究中心:ARUC-ÉS & RQRP-ÉS

Vol.23 作者 / 容邵武

ARUC-ÉS與RQRP-ÉS致力於社會經濟知識的研究與應用。前者的目標在讓企業服務和政府政策能夠搭配,能夠自給自足的投入資源到研究機構,促使研究的基礎建設、大學間信息網路、政府、財政與創業資本等等面向的資源能夠有效整合;後者則與魁北克省各區域內的大學合作,專注於該區域特有問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