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社會經濟

打造社區合作網絡:魁北克團結經濟合作社見聞錄

Vol.47 作者 / 周睦怡

今年4月,人社實踐計畫伙伴造訪蒙特婁Notre-Dame-de-Grâce 社區的團結經濟合作社,期待將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納入組織,同時改善勞工與產品異化問題,強化地方循環經濟的加拿大「團結經濟合作社」經驗帶回國內,與大家一同尋找適合臺灣在地實踐的好方法。

捲動在地參與動能:高山部落實作課程與社區據點營造

Vol.45 作者 / 賴富庭(東華大學東臺灣中心專任助理)

高山部落伙伴小馬說:「學生的進場除了能陪伴老人家,也讓部落變得更熱鬧,好幾位平常內向害羞的長輩因此更願意走出家門參與公共事務,對老人家的身心靈健康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在人口外流嚴重的情況下,學生的協助適時填補了人力缺口,對整體事務的推進有很大的助益。更重要的是,環境與街道整理美化之後,也影響到部落居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會更加注意維護美化過後的環境整潔。這真的很驚喜!」。

團結經濟救小鎮:加拿大Saint Camille的社會經濟組織(下)

Vol.43 作者 / 周睦怡

用在地思維思考,以全球化的網絡和視野來行動,是Saint Camille在思考共同未來與行動的準則,而多元性的組成,讓這個小鎮更有能量,也養成這個地方和居民包容、創新和互助的特色。當地居民的分享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國家發展的優劣往往把重點放在城市其實是誤導的,更應該看到鄉村的發展,鄉村強,國家才是真的強。因為鄉村人少資源有限,更強調互助合作,這才是一個國家認同形成重要的基礎。

團結經濟救小鎮:加拿大Saint Camille的社會經濟組織(上)

Vol.42 作者 / 周睦怡

Saint Camille位於蒙特婁東北方,距離約兩個半小時的車程,是一個面臨人口銳減嚴重的小鎮。當1992年郵局決定停止服務/裁撤據點的時候,引發當地人的抗爭行動,連帶也使得居住在此的大家認真思考:若要繼續在這裡生活,保存Saint Camille這個小鎮,居民可以一起做什麼?因此,開始積極展開一系列的行動,來保住這個地方的重要建築和提供地方居民需求的服務。

合作經濟的可能:加拿大合作組織(co-op)的介紹

Vol.25 作者 / 新作坊

合作組織(co-op)是加拿大常見的產業組織,試圖在資本主義的市場之中,維護社群之間的連結與共享概念,也更重視分配正義、永續經營和民主參與的內涵。這種合作發展的社會經濟概念在1996年後,越來越受到加國社會和國家的重視,也因為協助因應在經濟危機期間的困境,受到更多民眾的重視和響應。

以創新迎接社會與經濟的挑戰

Vol.25 作者 / 新作坊

大學與社區結盟一起從事研究的模式,不僅改變知識產生的傳統,更在知識運用方面,重視最佳實務的產生,也就是強調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social impact),此即是創新的精髓。加國的經驗充分支持科技部推動人社實踐計畫的立意。

「大學與社區:伙伴關係的新典範」研討會報導

Vol.24 作者 / 郭怡棻

大學是獨立追求真理與探究學術的中心,也是智慧匯聚、知識積累的處所,同時承擔著社會服務的重任。當大學走進社區、走入部落,以平等互惠方式與當地居民形成伙伴關係,共同面對城鄉殊異的在地議題,大學能用什麼樣的新思維和新作法去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解決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呢?

維護生態的社會企業:Parc des milles-iles

Vol.24 作者 / 王雅萍

Parc des milles-iles是一個經營生態旅遊的非營利組織,以魁北克郊區的la Riviere-des-mille-iles流域,成立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協助當地的瀕危物保護,也從事生態教育旅遊的導覽工作。

社會經濟的研究中心:ARUC-ÉS & RQRP-ÉS

Vol.23 作者 / 容邵武

ARUC-ÉS與RQRP-ÉS致力於社會經濟知識的研究與應用。前者的目標在讓企業服務和政府政策能夠搭配,能夠自給自足的投入資源到研究機構,促使研究的基礎建設、大學間信息網路、政府、財政與創業資本等等面向的資源能夠有效整合;後者則與魁北克省各區域內的大學合作,專注於該區域特有問題的研究。

社區發展經濟公司:CDECs

Vol.21 作者 / 王雅萍

CDEC是魁北克政府支持下成立的地區性非營利組織,提供社區團體、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業諮詢服務,並協助培訓社區組織與社會企業的活動人員,並輔導媒合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