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社區經濟

嶺南的環境與土地作為社區經濟中的共同資源*

Vol.14 作者 / 蕭惠中

土地與其上的各種環境資源,毫無疑問的是人類社會發展重要的基礎,以Gibson-Graham(2006 & Gibson-Graham etc. 2013)的社區經濟觀點觀之,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共同資源(commons) 。在成大團隊與嶺南社區共同參與的社會實踐道路上,除了聚焦「創造收入、收益回饋、創建公基金、青年回鄉」等議題之外,生態環境的品質以及土地的產權狀況也是關注焦點,因為後者亦直接影響了在地農業發展與青年進鄉或回鄉發展的可能性。本文呈現成大團隊的嶺南小組,從社區經濟中對於共同資源的關切角度,對既今所觀察到的嶺南農業生態環境與土地產權之議題所進行的反思,以及對後續行動所帶來的啟發。這一場實踐與研究之舞,從多元的面向,圍繞著社區經濟的主旋律,同步展開。

烏來老屋手工小作坊:社區經濟的想像與實踐*

Vol.14 作者 / 蔡侑霖

泰雅的傳統編織文化和商品化的拉扯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政大烏來樂酷團隊嘗試以互惠(reciprocal)經濟模式,建立編織技藝網絡,使技術傳承不只是和營利綁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藉著技藝的展演,帶動社區成員的參與,進一步推展出對於公共空間的想像。

「在地老化」芻議

Vol.13 作者 / 蔡嘉信

面對水沙連地區最基本的生活單元──社區──暨大人社計畫要如何施展?從籃城社區來看,可先從一些提問和想像開始!「老人照顧」在籃城社區有穩定的人力組織與推展成效,我們應可在這個基礎上思考「在地老化」及「社區照顧老人」的可能。

誰的社會影響力:學界與實務界的攜手嘗試

Vol.13 作者 / 林美珠

BALTA是由位於溫哥華的智庫機構加拿大社區再生中心(Canadian Center for Community Renewal, CCCR)統籌,結合加拿大亞伯達、不列顛哥倫比亞二省為主的11所大學校院師生,與15個社區組織、在地社會企業所組成的區域性合作研究團隊。由各社區與學術機構在平等的夥伴關係上,共同規劃成員組織與計畫管理。希望以「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概念,回應區域內各社區所面對的問題。希望以商業模式解決特定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織,透過不同面向的社會經濟行動組織或個人,使社區能達到永續自給的目標。

嶺南社區 蓋一座柴燒麵包窯

Vol.12 作者 / 林文浹

如何讓龍眼重新被建構為區域產業文化圖像?如何提升地方對產業發展的公共治理及認同感?成大團隊與嶺南社區發展協會藉辦理「2014嶺南龍眼節」的機會,嘗試建構一座柴燒麵包窯,希冀透過此設施的建構,開展出嶺南社區經濟另類實踐的可能,也希望能透過公共參與的操作過程,開啟居民對於龍眼產業朝向多樣化發展的想像,促發社區經濟共同體的建構、社區增能培力的目標。

南投埔里X南庄老寮:青年進鄉團—創新創業工作坊

Vol.12 作者 / 蘇祐磊

離開了熟悉的實踐場域,埔里的青年們嘗試用更為宏觀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行動。藉由老寮工作坊的洗禮,力圖破繭而出,羽化成蝶。

跨越國境的原住民對話:社區經濟發展的南北對話

Vol.11 作者 / 陳中寧

不同國家的原住民有著不同的經驗。透過網絡,少數民族可以跨越國境地分享該國的狀況與制度。雖然以網路為介面仍會有一些限制,但透過網路舉行的原住民論壇,除了成本較低之外,也或許能在CED議題上透過經驗的互換激發出新的可能。

月的世界、日的故鄉:台南左鎮區公舘社區觀察紀實

Vol.02 社會企業 作者 / 施聖文

二寮的日出與草山的月世界,已成為南台灣重要的觀光風景區,散村型的農村聚落-公館社區,座落在此,週六、日遊客眾多,台南市觀光局在此設置旅遊服務中心,提供專人服務與相關旅遊資訊。

社會企業村Alston Moor

Vol.02 社會企業 作者 / 黃昱珽

英國Cumbria郡東北角的Alston Moor,是個人口僅有兩千多人的行政區,2013年Alston Moor被選為英國的第一個社會企業村,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下進行社區再造的新模式範例。

開展行動的知識磐石: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習工作坊

Vol.01 創刊號 作者 / 施聖文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從學理上便希望能打破理論與實作的雙元化桎梏。透過理論與實作的往復對話,豐富我們對社會的理解,甚而參與當前社會面臨的問題,積極改變。2013年9月2日,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參與者頭一次聚首。在為期三日的研習工作坊中,來自政大、暨大、成大與東華的前線行動團隊共同研讀國內外相關研究,交流各團隊的計劃理念與實作經驗,豐富彼此的創新能量,為開展中的實踐行動構築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