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社區經濟

從里山尋一條台灣的路(中)

Vol.42 作者 / 吳宗澤(榖笠合作社執行長)

里山不僅志在保存生物棲地環境和多樣性,還包括聚落景觀、生產地景、傳統文化、傳統知識、無形文化資產......。藉由適時、適度地使用自然資源,造就新的生態動平衡,才能保有生態系的活力。而台灣的里山發展卻因為無法善加整併和運用自然環境,又遭受各種單位在使用上的限制,造成管理自然資源的阻力,而將推行重點轉向生態地景、物種保育等面向。

從里山尋一條台灣的路(上)

Vol.41 作者 / 吳宗澤(榖笠合作社執行長)

里山在世界各國的樣貌是多元豐富的,但我們要看的不只是地景上的外貌,而要看到那長時段下所形成的無形文化,所形塑出人和土地永續依存的狀態;絕非是一種刻意打造的模式,而是一個區域、聚落、人和自然資源的管理運用,經過長時間慢慢發展出的智慧、文化、生活、信仰等作用下,所形塑出的生活。

社會企業概念專題報導(二):社會企業面對全球化

Vol.30 作者 / 黃昱珽

資本主義與市場全球化,往往對在地經濟造成相當大的衝擊。社會企業的其中一項發展,即是在填補自由化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希望能夠尋找在地生產的利基,讓地方經濟能夠順利地融入全球化市場中;另一方面他們也希望能夠建立良性的循環,讓社區居民皆能夠從經濟發展中均沾雨露;而最重要的,則是讓在地居民能夠繼續既有的生活文化,在文明進步的同時能夠維繫自身的認同。

合作經濟的可能:加拿大合作組織(co-op)的介紹

Vol.25 作者 / 新作坊

合作組織(co-op)是加拿大常見的產業組織,試圖在資本主義的市場之中,維護社群之間的連結與共享概念,也更重視分配正義、永續經營和民主參與的內涵。這種合作發展的社會經濟概念在1996年後,越來越受到加國社會和國家的重視,也因為協助因應在經濟危機期間的困境,受到更多民眾的重視和響應。

「大學與社區:伙伴關係的新典範」研討會報導

Vol.24 作者 / 郭怡棻

大學是獨立追求真理與探究學術的中心,也是智慧匯聚、知識積累的處所,同時承擔著社會服務的重任。當大學走進社區、走入部落,以平等互惠方式與當地居民形成伙伴關係,共同面對城鄉殊異的在地議題,大學能用什麼樣的新思維和新作法去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解決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呢?

社區發展經濟公司:CDECs

Vol.21 作者 / 王雅萍

CDEC是魁北克政府支持下成立的地區性非營利組織,提供社區團體、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業諮詢服務,並協助培訓社區組織與社會企業的活動人員,並輔導媒合就業。

東山嶺南社區龍眼窯博物館的誕生

Vol.20 作者 / 林文浹

社區發起建造一座龍眼窯博物館的動機,源自於對在地烘焙產業文化的強烈認同及保存觀念,認為社區應透過博物館的建置能完整地呈現及保存龍眼窯的生命史,也藉此能真實性反映早期嶺南常民生活文化的內涵,更期許能加深在地民眾對傳統龍眼產業文化的認同感,進而推動後續地方發展的可能。

對於烏來觀光飯店開發的思考

Vol.19 社區設計 作者 / 蔡侑霖

2015年3月,北福溫泉飯店提出至烏來部落設址的規劃。政大樂酷團隊身為部落的協力合作者,希望能以研究者和溝通平台的角色出發,蒐集相關資訊與研究文獻,提供給族人作為後續討論與決策之參考,也和社會大眾一起思考這類大型觀光飯店開發是否有助於烏來的後續發展。

烏來老屋手工小作坊二部曲

Vol.17 公共服務 作者 / 蔡侑霖

「烏來老屋手工小作坊」在政大團隊的經營下,成為當地婦女分享、交流織藝與日常生活的場域。從中可以觀察到社區自發力量的生成,並培養出有別於生產活動的「玩耍」氛圍;進而重新思考在地手藝分享所具有的意涵,以及在異族觀光與文化產業的商品化發展之外,傳承傳統工藝的另類可能性。

以社會實踐為職志的研究之舞

Vol.14 作者 / 鍾怡婷

面對以社會實踐為最終目標,而非單以描繪社會圖像做為終點的研究計畫,就像是一場舞,既要掌握自己的節奏和步伐,也要與共舞者協調彼此的移動與感受。成大團隊透過在2014年的盛夏於嶺南社區的實做行動,逐步建立行動背後的理論邏輯,一方面認為要讓小農經濟逃脫結構性的雙重擠壓,必須重新建立農與自然的連結,並重新鑲嵌進社會關係之中;二方面,也發現嶺南及週邊山村仍保有資源永續利用的在地運作邏輯,如何讓這樣的傳統與現在及未來連結,是下一步的行動原則。期待這場以「社區經濟」做為主旋律的舞蹈能不斷延續,憑藉它的節奏來邁出踏實舞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