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大學

實踐,從認識開始:支亞干部落實作課程筆記

Vol.29 作者 / Apyang Imiq

輕鬆聊天是最能拉近彼此距離的方式,記得某次工作坊,有一個學生問起部落長輩原住民的飲酒問題,當下自己覺得很不妥,但baki認真的說,以前的酒很珍貴,光是釀酒就要花很長的時間,大家坐在院子邊聊天邊喝,baki把書捲起來,像酒杯一樣,模仿過去喝酒的樣子,酒杯舉起來,先喝1cc,再聊打獵的事,過了一小時,再喝2cc……。

薰衣草改變毒癮者的生命—葛瑞絲香草田

Vol.29 作者 / 阿桂

「台灣政府重視反毒,卻不重視戒毒工作。」創辦人劉志宏傳道說。他從事戒毒工作十二年,前後投入成本已有上千萬之譜,他靠教會的協助、家人的支持、甚至把房子拿去貸款,艱辛地走到今日。四月盛開的薰衣草花,像是在讚頌他多年的經營歷程。

以部落為師:磯崎、高山部落文化學習課程探查紀要

Vol.28 作者 / 賴富庭

學校課程進入部落,需要許多細緻的安排。東華團隊在這學期拜訪了磯崎部落以及高山部落,先請這些部落教授們替大家上課、講故事,再從這些集體記憶以及生命經驗中,爬梳出可以操作的課程內容,帶領學生們從陌生到熟悉、由淺入深的學習何謂「部落」、在部落生活。

小農生活手冊:女農黃宇君的生活姿態

Vol.28 作者 / 阿桂

「小農」不僅是一種新的農作生產方式,也是一種新的生活態度。如果將鏡頭聚焦到小農個人身上,會發現每一個小農所選擇的生活模式、耕作內容、銷售農產品的方式,是很不一樣的。這些相異之處,均很緊密地和個人的價值觀聯繫。同樣生活在看天吃飯的農田大自然裡,每一位斗笠下的渺茫身影,都有著非常不同的、豐富的靈魂。

季會討論:理想的團隊運作模式

Vol.27 作者 / 周睦怡

在人社實踐計畫的執行過程中,除了大學與社區信任關係的建立和經營外,大學團隊的形成與運作也是重要的面向之一,不但影響著大學團隊與社區一起工作的模式和態度,也能透過團隊內部的運作去反思大學團隊與社區互動的關係,並潛移默化到社區的公共參與之中,協助培養地方公民社會的自主運作能力。

用對話想像可能,以體驗交流實踐:人社實踐計畫季會與工作交流紀實

Vol.27 作者 / 郭怡棻

人社實踐計畫每三個月一次召開季會,參與計畫的伙伴從臺灣北中南東出發,輪流到四所大學團隊的實踐場域開會參訪,分享各自實作的挑戰,反思自身的行動和定位。本次季會在臺南的銀同社區和公舘社區舉行,透過討論對話和實際走訪成大的實踐場域,開始想像打造理想團隊的運作模式,攜回彼此寶貴的實踐經驗。

「咱的預算,咱來決定!」:參與式預算簡介

Vol.27 作者 / 黃靖玫

「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是由人民來決定一部分公共預算的支出,藉由住民大會、社區代表會議、方案展覽、票選等流程,來決議如何支配這一部分的預算執行的方向與優先次序。透過公眾參與、公開資訊與決策流程,有助於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避免公權力遭到壟斷,彌補代議政治之不足。

小米串起的智慧:中平部落工作紀要

Vol.26 作者 / 新作坊

小米是布農文化中的重要作物,一年當中依著小米的生長過程,有各種相應的祭儀。在花蓮中平部落,東華團隊與在地的族人合作,透過參與小米復耕的勞動和祭儀,體會布農文化的智慧,並與青年詩人沙力浪合作,打造出族語教育的環境,一同擔負起傳承布農文化的使命。

教育在學校圍牆外—Touch 學習工作室與「大溪挖挖Wow!」

Vol.26 作者 / 新作坊

「Touch 學習工作室」是由桃園大溪的在地青年發起的,想藉由閱讀分享、桌遊活動、社區田野等方式,帶領在地學生,從認識家鄉開始,豐富自己的生命經驗,建立一個社區自發性的青少年中心。

城市景觀或生活場域?東海李俐慧教授對公園座椅的研究

Vol.26 作者 / 黃昱珽

公園對高齡者而言不僅只有休閒的意義;如果能自設計的角度,對公園進行一些調整與改變,將能讓高齡者的日常生活品質,獲得實質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