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大學

農友不可能吃出自己的龍眼乾?(上)

Vol.25 作者 / 陳姵君、蕭惠中

如同要生產好的咖啡,就要先會喝咖啡一樣,要做出好的龍眼乾,也要先學會吃龍眼乾。生產者需要知道自己龍眼乾的氣味是什麼、跟別人的如何不同,甚至有沒有可能調整得更順口好吃,才有助於建立自有品牌特色與消費者忠誠度。且看這群身兼烘焙師傅與品評家功力的東山農友們如何應付「盲測」踢館!

合作經濟的可能:加拿大合作組織(co-op)的介紹

Vol.25 作者 / 新作坊

合作組織(co-op)是加拿大常見的產業組織,試圖在資本主義的市場之中,維護社群之間的連結與共享概念,也更重視分配正義、永續經營和民主參與的內涵。這種合作發展的社會經濟概念在1996年後,越來越受到加國社會和國家的重視,也因為協助因應在經濟危機期間的困境,受到更多民眾的重視和響應。

當誠實成為商品價值:「好食機」的有趣案例

Vol.25 作者 / 黃昱珽

為什麼在台灣的日常生活市場交易中,誠實這項美德,反而可能會被認為是「致命傷」呢?當消費者只想買外觀漂亮的農產品,當消費者喊著食安卻又不求甚解時,我們又要如何能指責整個農產運銷體系,不斷作出包裝、隱藏事實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呢?

以創新迎接社會與經濟的挑戰

Vol.25 作者 / 新作坊

大學與社區結盟一起從事研究的模式,不僅改變知識產生的傳統,更在知識運用方面,重視最佳實務的產生,也就是強調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social impact),此即是創新的精髓。加國的經驗充分支持科技部推動人社實踐計畫的立意。

「大學與社區:伙伴關係的新典範」研討會報導

Vol.24 作者 / 郭怡棻

大學是獨立追求真理與探究學術的中心,也是智慧匯聚、知識積累的處所,同時承擔著社會服務的重任。當大學走進社區、走入部落,以平等互惠方式與當地居民形成伙伴關係,共同面對城鄉殊異的在地議題,大學能用什麼樣的新思維和新作法去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解決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呢?

維護生態的社會企業:Parc des milles-iles

Vol.24 作者 / 王雅萍

Parc des milles-iles是一個經營生態旅遊的非營利組織,以魁北克郊區的la Riviere-des-mille-iles流域,成立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協助當地的瀕危物保護,也從事生態教育旅遊的導覽工作。

埔里小鎮空污減量行動觀察

Vol.23 作者 / 張力亞

擁有好山好水的埔里小鎮,近年來卻飽受空污問題的困擾。暨大人社團隊針對空氣汙染防治的議題,和在地的居民與社區團體進行了一連串的合作行動,而在此次「空污特攻隊」的志工培訓過程中,體認到公部門受限於既有體制的問題,卻也看到來自民間的韌性及力量。

巷弄中的銀同小教室:發想篇

Vol.23 作者 / 成大團隊

「銀同小教室」的發想,是希望能牽引學校師生、社區居民能直接面對面交流,讓社區裡的阿公阿嬤們學習跟學生互動。社區現場與課堂之間的來回,豐富專業與實務之間的連結,讓大同學們有新的社交生活與學習體驗;小同學們則在參與及觀察的過程中,清楚準確的了解在地相關需求。從在地長者友善空間和公共生活照顧,共思落實的可能。

流浪,然後回家:專訪《好久不見德拉奇》導演莎韻西孟(Sayun Simung)

Vol.23 作者 / 新作坊

《好久不見德拉奇》是莎韻西孟「回家三部曲」紀錄片的最終章,呈現了環山部落,乃至於大多數原住民族所共同面臨的挑戰:原鄉產業發展、原民文化復振、青年離鄉與回鄉之後的就業問題等等。除了喚起原民青年對於部落的情感之外,也希望能帶動更多人投入傳承文化的行動。

社會經濟的研究中心:ARUC-ÉS & RQRP-ÉS

Vol.23 作者 / 容邵武

ARUC-ÉS與RQRP-ÉS致力於社會經濟知識的研究與應用。前者的目標在讓企業服務和政府政策能夠搭配,能夠自給自足的投入資源到研究機構,促使研究的基礎建設、大學間信息網路、政府、財政與創業資本等等面向的資源能夠有效整合;後者則與魁北克省各區域內的大學合作,專注於該區域特有問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