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公共空間

用對話想像可能,以體驗交流實踐:人社實踐計畫季會與工作交流紀實

Vol.27 作者 / 郭怡棻

人社實踐計畫每三個月一次召開季會,參與計畫的伙伴從臺灣北中南東出發,輪流到四所大學團隊的實踐場域開會參訪,分享各自實作的挑戰,反思自身的行動和定位。本次季會在臺南的銀同社區和公舘社區舉行,透過討論對話和實際走訪成大的實踐場域,開始想像打造理想團隊的運作模式,攜回彼此寶貴的實踐經驗。

社區與學校的防災合作:桃源國小防災演練

Vol.24 作者 / 新作坊

防災教育是相當重要而受到關注的主題。在防災的籌備與推廣中,要如何讓學校、社區成為一個可以合作的整體,並且發展出「自主防災」的能力?暨大團隊在參與複合型災害的防災示範演練過程中,試著和學校、社區一起思考與嘗試這些議題。

成為活力的來源——籃城公園菜園的動員行動

Vol.20 作者 / 吳宗澤、張晴雯

「在公園種菜」的發想,是基於創造社區共有財的概念,試著找出社區自給自足的可能性。同時也藉此引入樸門農法(Permaculture),創造友善耕作的環境,打造可食地景。在過程中也透過與居民的互動和對話、協力分工,和社區一起動起來。

歷史區域社區生活環境營造之研究—以銀同駐地平台媒合在地參與為例

Vol.18 在地參與 作者 / 黃一中

在老城區裡,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產,從中可以細讀都市的紋理脈絡。但也因為都市的變遷,使街廓中出現了不少廢棄閒置空間,影響民眾的生活。成大團隊藉由駐點工作室與社區的合作,從整理社區環境出發,帶動居民、店家之間的交流,也牽引出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與氛圍。

CityStudio:社區與官學的合作創新

Vol.16 作者 / 容邵武

CityStudio 的運作模式是和六所大學、學院合作,將市政府官員、大學師生社群、社區民眾,三方聚集在一起,透過對話加設計(dialogue and design)的方式,目的不僅在於找尋出由下而上的方案,更要找到創新的設計,朝向永續、綠色的城市邁進。

烏來老屋手工小作坊:社區經濟的想像與實踐*

Vol.14 作者 / 蔡侑霖

泰雅的傳統編織文化和商品化的拉扯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政大烏來樂酷團隊嘗試以互惠(reciprocal)經濟模式,建立編織技藝網絡,使技術傳承不只是和營利綁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藉著技藝的展演,帶動社區成員的參與,進一步推展出對於公共空間的想像。

南投埔里X南庄老寮:青年進鄉團—創新創業工作坊

Vol.12 作者 / 蘇祐磊

離開了熟悉的實踐場域,埔里的青年們嘗試用更為宏觀的角度來檢視自己的行動。藉由老寮工作坊的洗禮,力圖破繭而出,羽化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