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返回論文索引

重探勞動價值對開創教育的啟示:兩位前鎮草衙勞動起家的故事
Re-Exploration of Labor Value to EntrepreneuringEducation: the Story of Two Laborers from Qianzhen,and New-Caoya Districts

作者:洪世謙、李至昱、蔡敦浩
Authors:HUNG Shih Chian, LEE Chihyu, TSAI Dunhou
關鍵字:前鎮草衙區、勞動價值、開創、一般智能、生成機器
Keywords:Qianzhen, and New-Caoya Districts, labor value, entrepreneuring, gerenal intellect, becoming machine
摘要

本文將藉由馬克思與德勒茲的視角,重新詮釋前鎮草衙的田野對象,我們欲指出他們並非僅是機械性重複工作的勞動者,而是能在重複的工作中,持續創造與生成差異,成為特異點的生成機器。這樣的機器不再僅是重複地技術操作,而是能在實作中,不斷突破既有界線、形構自身主體性,並透過勞動改變亦重構自身的生存處境,也因此勞動不僅涉及勞力,更是智力活動,以及一種生存活動。 以「前草」地區的拆船工 B 及抽油工 A 為例,說明他們如何透過勞動看到 自己與他者之間的社會關係,並從這樣的關係中探尋自我認同。主角 B 與 A 並不僅是拆船工或家庭主婦,而是成為能持續創造的拆船神手與創業者。面對前鎮不良的生存條件和環境,透過勞動不僅滿足了溫飽,還包括改善自身生存狀態所作的一切嘗試與實踐;既看到了主體性,也看到了生命的動能。而這一連串地流變,便看見了他們在前鎮從「移居」、過渡、落腳,到起家、「宜居」的過程。 將這樣的勞動價值與精神,放到開創教育下,本文希望提出當前的教育應該是培養像 B 和 A 這樣般具有積極、開創連接的機器學習者,而非被動、等待接受指令的機械學習者。

原始出處
《中山人文學報》第50期 (2021.1),頁123-145